接到救援任务后,水磨小分队第一时间赶赴水磨镇,负责水磨镇12个村的学校、卫生所、党政机关共21个施工点合计4800多平方米的活动板房搭建。
水磨,地处深山,境内层峦叠嶂,路陡弯急,车行之处,头顶是悬崖峭壁,脚下是百丈深渊。大山上,因地震而崩塌的大片岩土,如一块块巨大的伤疤,触目惊心。达到目的地后,大家不顾一路的颠簸劳顿,迅速展开了救援工作。
8月14日至16日,在水磨救援小分队队长梁涛的带领下,小分队工作人员带着矿泉水和面包,仅用两天半的时间,就完成了水磨镇21个施工点的现场测量放线以及与当地党政机关、学校、卫生系统负责人的联络协调工作,并将各个任务点需要搭建房屋的形式、数量、具体搭设地点等资料完整地汇报到了指挥部,同时小分队积极主动策划组织了生产和施工工作。
为了不影响学生开学上课,为了使病人住的安心,为了能按时完成公司部署的“8.24、9.06、9.16”节点施工目标。18日晚活动板房搭建材料陆续到达水磨镇,由于水磨镇地广人稀,4万多人生活在200多平方公里的山区里,地理环境特殊、安装点太过分散以及路况、天气等因素,所有材料不得不全部集中在水磨镇中心学校内进行保管堆放。为了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实际困难,队员们发扬艰苦奋战的精神,不辞劳苦、加班加点,顶烈日、冒风雨,把所有到达水磨镇的材料全部卸载完毕,并按各安装点的需求重新把材料进行分类,配置好后再装车转运到各个施工点。
8月20日中午,整个水磨镇21个施工点所有的材料已有三分之二顺利到达,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援建工作在水磨镇所有施工点全面铺开。下午水磨抗震救灾小分队已成功的将材料运送到受灾严重、路况极差的营地小学、黄泥寨小学以及其他离水磨镇较近路况稍好的多个安装点,安排好了下一步安装搭建工作。紧接着,大家再接再厉,完成了新棚村卫生所、水磨村卫生所、黑鲁卫生所三个安装点共计270平方米的保障房搭建,并且完成了营地村小学、拖麻村小学、黄泥寨小学的骨架搭建。
根据昭通市气象局天气预报,昭通地区20日晚将会出现中到大雨,为有效调配资源和抢赶工期,以防下雨后道路湿滑车辆不能按时达到目的地而导致活动板房搭建材料不能如期到位,确保在下雨前把已到达水磨镇中心学校所有的活动板房搭建材料都送往各个施工场地,大家争分夺秒和时间赛跑,连夜加班加点,一起卸货、装货、押运。
当晚12点左右,一辆送材料到嵩屏小学的货车因路况不好、晚上视野模糊,在经过一段河道路时轮子陷入河中,在接到电话后,小分队人员马上集合,一起赶往事发地点。在气温只有10°C左右大山深处的午夜,大家更是不顾一切踏入只有6°C冰冷的河水里。为了不让材料被河水冲走,大家不惧艰苦、不惧冰冷刺痛的疼痛,站在齐腰深的冰水里把材料全部搬到岸上。在没有大型机械设备和大型车辆搬运的情况下,大家同心协力用手抬、挖、刨、垫等手段奋战4个小时,终将货车拉了出来。这时,每个人全身都被冰水浸湿,但大家都没有怨言,接着装好送往嵩屏小学的货物,确保那里能按时开展搭建工作。
回来已是凌晨5点了,为了明天的工作,大家又对后勤物资、施工材料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盘点清查,安排完第二天的工作,这才放心睡下。
第二天(21日)一早才6点,只休息了一个多小时的小分队队员,拖着疲惫的身躯和浮肿的双腿又起床开始工作了。大家不等不靠,自己找车辆解决材料紧缺问题。直至8月21日,4800多平方米的所有活动板房搭建材料全部到达水磨镇,21个施工点所需的材料在所有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全部送往目的地。
来到水磨后,小分队每个人每天要跑10个以上的施工点,在崇山峻岭间行程250余公里,10天下来每个人加起来跑了近10000公里路。大家争时间、抢工期,加班加点,19日¬至22日,在短短的四天时间里,除了所需搭建的路况极差的营地小学、拖麻小学、黄泥寨小学、嵩屏小学、岩头小学五所小学合计2200多平方米全部搭建完工以外,其余各卫生所,村委会等17个施工点也已完成过半合计1500多平方米的搭建工作,受到了水磨镇当地政府、学校、卫生院有关领导的赞扬。截止25日,小分队按计划顺利完成了20个救援点板房的搭建并通上了电。
安二司水磨小分队与灾区人民心连心、情相牵的深厚情谊。在这艰难的十多个日日夜夜里,在这场援建鲁甸灾区活动板房的战斗中,公司参加救援人员不畏辛劳、不顾个人安危、不计较个人得失,团结协作,既展现了公司良好的企业形象,也展示了国有大型企业勇于负责、乐于承担的社会责任感,履行着二安人神圣的社会职责。
【记者:倪天宝 责任编辑:赵春燕】
NEWS CENTER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