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出版的《云南日报》头版刊登了题为《捐肝救母,施尤俊感动云南;共同关爱,正能量温暖社会》的文章,对割肝救母的五公司青年职工施尤俊的先进事迹进行追踪报道—— 9月21日,捐肝救母的保山小伙施尤俊(本报曾于8月20日刊发长篇通讯“80后小伙捐肝救母”)回到昆明,当他走出机场的时候,云南建工集团领导和同事为他献上鲜花和掌声。术后恢复不错的小施说,下一步想做的就是尽快进入工作状态,用行动回报给他带来帮助的公司和同事。 一个典型的大孝义举、一个温馨的企业、一个懂得感恩的员工,在每一个环节的感动衔接中,共同构成了一场正能量的明亮交辉。 施尤俊是2012年2月通过招聘进入建工集团五公司工作的,部门领导对他的工作能力非常肯定,但总觉得他心事重重。一次偶然的机会,办公室主任司朝伟发现施尤俊在暗自抹泪,细问之下才知道2009年施尤俊的父亲意外去世,2010年妈妈又被查出患有肝硬化晚期。 每天看着被病痛折磨的母亲,施尤俊心如刀绞,但他没有想过放弃。他瞒着母亲四处寻医问药、找熟人打听、上网查询,最终决定带母亲到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检查。得知可以通过肝移植来挽救母亲的生命时,施尤俊义无反顾地说:“是母亲给了我生命,她有难,哪怕只有千分之一的希望,我也要去试!”而同时,公司也专门派人到施尤俊的老家保山施甸进行了家访,公司工会把他列为困难职工重点帮扶,尽力为其提供帮助。 今年6月6日,施尤俊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了活体肝移植供体手术,将自己的肝右叶近70%捐给了妈妈。6月18日,施尤俊并发胆管破裂,接受第二次手术。幸运的是,两次手术都很成功。云南建工集团五公司党、政、工、团在施尤俊手术成功后的第一时间内向全公司职工发出倡议捐款,共募集到爱心捐款53790元,五公司工会一次性发放慰问金5000元。这笔捐款于6月22日送达医院。随后,借助《云南建工报》平台,此事在集团范围内迅速被宣传,引起集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集团广大职工的广泛关注。一场由施尤俊捐肝救母感人事迹引发的讨论和爱心传递很快在云南建工集团展开。 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文山为自己的企业有这样的好员工感到骄傲。他说,施尤俊捐肝救母的事迹,体现了建工人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不回避的精神和企业文化,这样的精神,是建工集团克服艰难险阻、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的精神;这样的文化,是建工集团倡导的不离不弃、情操善良、道德高尚的文化。施尤俊的抉择,最深沉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孝美德和敢于担当的云南精神,这样的精神,是和谐社会建设和企业持续发展最为宝贵、最为强大的内在动力。建工集团要把这样的精神发扬光大,来推动企业的跨越发展。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勇说:“中国文化孝为先,只有爱父母才会爱国家,爱企业,才会奋发努力,这种高尚的品质,是建工集团一直提倡与推崇的。” 与此同时,建工集团从一把手到班子成员,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员工纷纷慷慨解囊、爱心捐助。7月30日,集团工会主席陈文双抵达天津,在施尤俊及其家人最需要支持的紧要关头,将集团干部职工前期的捐款以及集团“送温暖”基金补助共计10万元送达,并送上了集团公司的温暖和集团党员干部、职工群众的祝福。 8月14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704室07床,施尤俊正躺在病床上打着吊针。云南建工集团五公司的工会代表第三次来到天津看望他和母亲。这一次,他们带来了一位同事的捐款,还有写在信封上的一段话:“小施,你是好样的,我向你表达最崇高的敬意。请你放心,还有许多人一直在关心你,支持你。希望我们的爱,能给你更多的正能量,陪伴你度过这段时期,早日回到我们身边。”信的落款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小太阳”。 这个小太阳,照得施尤俊心中一片光亮。就在那天,从昆明传来消息,建工集团的捐款已经达到80多万元。施尤俊用自己的人性光辉释放的一束光,点亮了更多的光束。从一束光到另一束光的接力,从一滴水到一片海洋的汇集,施尤俊的大孝感动云南,而建工集团在这起好人事件中,更展现了一个企业对正能量的呼应与担当,推动着整个事件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正能量在整个集团涌动,从机关到工地,从党员到职工,施尤俊捐肝救母的义举感动了整个集团,直到目前,捐款仍然从各个方向汇集而来。 施尤俊的大孝和建工集团干部职工的大爱同样感动云南。继《云南日报》《春城晚报》等媒体报道之后,云南电视台、云南人民广播电台、《都市时报》《云南信息报》《生活新报》《云南政协报》《云南法制报》等多家媒体都采访了施尤俊和建工集团。 [align=center]【责任编辑:李律】[/align]